霧霾下的北京天安門廣場
  中國日報網12月19日電(遠達)中美兩國11月12日共同發表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就減排問題做出了承諾,兩國會遵守它所做出的減排承諾嗎?彭博評論12月17日發表Adam Minter的文章稱,中國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卻給了我們樂觀的理由。非政府組織“中國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IPE)”上周二發佈報告披露了一些在華上市企業超標排污情況。初步來看,這些數據似乎坐實了有很多中國企業在違規排污的說法。
  然而,這些數據能公佈出來,本身就反映了一些更重要的事情:經過幾十年以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之後,中國現在似乎終於願意向國內大型企業施壓,甚至以點名批評這種方式來遏止污染。
   IPE的報告是帶有輿論譴責性質的。2679家受調查企業中,有1092家被髮現在2014年8月至10月期間有過違規排污行為,其中包括36家上市鋼鐵企業中的34家,近80%的上市電力公司。
  這種透明顯然是政府最高層決策的結果。中國中央政府要求國內15000家最大的排污企業進行實時監測,並披露它們向空氣和水中排污的情況,而IPE報告中所搜集和研究的數據正是由此得來。這項政策從今年1月1日開始實施,而在此之前,政府已經在促進環保透明上開展了一些努力,例如中央政府在2012年要求國內城市監測和披露空氣質量實時數據。
  中國政府為何推動透明?畢竟,中國政府本身可能就已經掌握了污染數據。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中國這麼做是為了在國際氣候峰會上取悅其合作伙伴,這麼想也沒什麼錯。但實際上,它更有可能是希望安撫日漸懷疑政府環保誠意的國內民眾。按照這種思路,數據披露可以理解為是在為後續空氣治理的切實舉措做鋪墊,例如關閉燃煤發電廠。
  習近平主席似乎並不滿足於在污染治理上實施這種半吊子舉措。在他的領導下,中國發佈了一系列的空氣污染治理指令。如果說習近平是在前所未有地為公眾獲取排污數據大開方便之門的話,那麼有可能他是希望公眾能夠通過社會媒體等途徑讓企業和官員為排污擔責。
  中國政府重視在國際氣候變化問題上取得進展,而且從披露污染規模和來源這種做法中找到了新的利益,因此應該得到肯定。  (原標題:外媒:中國污染信息走向公開透明 - 中國頻道 - 中國日報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41keazz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